Manjusri 曼殊師利文殊妙吉祥菩薩

Manjusri 曼殊師利文殊妙吉祥菩薩
文殊妙吉祥菩薩

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

大智文殊師利菩薩


梵文 Manjusri。舊稱文殊師利、曼殊師利。古譯:妙德、妙吉祥 曼殊. 師利 : 吉祥之意。簡稱為文殊. 吉祥菩薩者,妙謂佛無上慧.猶如醍醐純淨第一,室利翻為吉祥, 即是具眾德義.或云妙德.亦云妙音也.即以大慈悲力故.演妙法音令一切聞. 漢譯「 妙德 」,義為萬德圓明,皆徹性原。又譯「妙吉祥」,因他出生時。家裡出現十大吉祥瑞兆:

一、天降甘露;二、地湧七珍;三、倉變金粟;四、庭生蓮花;五、光明滿室;六、雞生鳳子;七、馬產祥麟;八、牛生白犢;九、豬誕龍豚;十、六牙象現。公元前六世紀(與釋迦同時代),生於舍衛國的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中。父名「梵德」,從母右脅而生,身紫金色,墜地能言,如童天子,有七寶蓋,隨覆其上。文殊具有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。《文殊般泥洹經》上說,文殊身如紫金山,寶冠毘楞伽寶之所嚴飾,有五百種色,一一色現日月、星辰、諸天龍宮,世間眾生所希見事,皆於中現。


童子形
文殊師利身鬱金色, 頂結五髻(表大日如來之五智)、右手持寶劍(表智慧),左手持般若經、坐騎為一獅子,作童子形.左持泥盧鉢羅,是細葉青蓮,蓮上有金剛印.極熙怡微笑.坐白蓮花臺. 此文殊菩薩以般若為主,欲以般若授予一切眾生,住於加持之身,現作嬰童之相.如世嬰童之相未有分別,以表此深意.亦離於人法戲論.
華嚴經說善哉童子.童子可愛義,清淨義,自在義.外書云:幼少精神專利,及長以後思慮散逸云.是童子位,智慧相勝義也.文殊童子.有三眼童目.一切菩薩皆俗形也.文殊童形也.

三世佛
首楞嚴云:文殊過去成佛.名龍種上尊王 如來.鴦掘經云:文殊現在北方成佛,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.大集云: 未來成佛,名普見如來.

獅子座
獅子座者,表智慧.大集經:文殊乘獅子入破業障.三昧疏云:言獅子者,即是勇健菩提心.從初發意以來,得精進大勢,無有怯弱,猶如獅子,隨所執縳,必獲無遺.即是自在度人無空過義也.
獅子其所住處,一切百獸無空過.於大小無怯弱心,皆施其力用,此尊亦如是.利益一切眾生無空過.又表王義.是獅子諸獸王也.此尊大空慧無礙自在之故. 王之義也.故云文殊師利法王子,得法自在故也,眾生濟度亦自在也.

般若為十方諸佛母

文殊菩薩持般若經以般若無相之妙慧.斷人法戲論之妄執. 般若為三世佛母,華嚴經入法界品,彌勒菩薩對善財說:「文殊大願,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。其行廣大,其願無邊,出生一切菩薩功德,無有休息。常為無量諸佛之母,常為無量菩薩之師,教化成就一切眾生,名稱普聞十方世界。」大乘心地觀經言:「文殊師利大聖尊,十方諸佛以為母;一切如來初發心,皆因文殊教化力。」放缽經中,釋尊曾言:「我今得佛,是文殊師利之恩也。過去無央數佛,皆是文殊師利弟子,當來者亦是,其威神力所致。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,文殊者佛道中父母。」在華嚴經則說,「文殊菩薩,是十方諸佛母,一切菩薩師。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。」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:「妙吉祥菩薩,是三世覺母,故名文殊師 利。」

文殊是諸菩薩上首,常與普賢侍佛左右,文殊表智.慧.證,為佛陀釋迦牟尼左脅侍;普賢菩薩表理.定.行,為右脅侍,即華嚴三聖。文殊為七佛之師。常見的文殊相,頂有五髻,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。五智:法界體性智、大圓鏡智、平等 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。左手執蓮花,花中安放《般若經》一部,表示般若一塵不染,如大火聚,四面不可觸,觸之即燒。右手執寶劍。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,喻金剛寶劍,能斬群魔。或坐蓮花台,表示清淨,或乘獅子或孔雀,表示威猛。文殊菩薩,智慧第一為眾菩薩之首,稱「大智」。與 觀音「大悲」、地藏「大願」、普賢 「大行」並稱四大菩薩。山西五臺山 是文殊師利的道場。


文殊菩薩的傳說
《文殊般涅槃經》說:佛滅後四百五十年,文殊到雪山,為五百仙人宣揚法化,最後諸有緣者悉皆得度,與五百仙人同到自己的家鄉舍衛國多羅聚落,於尼構樹下,結跏趺坐,入首楞嚴三昧,從周身毛孔出大火光,鑠金色身,成琉璃像;琉璃像內,有真金像,正長六尺,坐蓮花台,了了分明。五百仙人皆入涅槃,時有八大王,將琉璃像置金剛山頂,起塔供養。
《首楞嚴三昧經》說:佛告迦葉,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,於此南方,過十萬國土,地平如掌,有佛名龍種上如來,於彼國土,得無上覺,即今文殊也。

《央掘經》說:北方常喜國,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,即是文殊。
《悲華經》說: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,第三王子名曰「王眾」,於寶藏佛所發菩提心,願於來世,行菩薩道,無有期限,莊嚴佛剎,令三千大千世界,恆河沙等十方佛土,為一佛剎,名曰「清淨無垢寶藏」,成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號「普見如來」
《文殊般若泥洹經》說:文殊住三昧力,能於十方世界,化現諸形,教化眾生,偈云:「文殊大菩薩,不捨大悲法;變身為異道,或冠或露體,或處小兒叢,遊戲於聚落。或作貧窮人,衰容為老病,及現饑寒苦,處方而求乞,令人發一施,與滿一切願,令發信心已,為說波羅蜜。」
《寶藏陀羅尼經》佛告金剛密跡主言:「我滅度後,於南瞻部洲東北方,有國名震旦,其中有山名曰五頂,文殊童子,遊行居住,為諸眾生,於中說法。」
《華嚴經》說:東北方有處清涼山,「往昔以來,諸菩薩眾,於中止住,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,與其眷屬,諸菩薩眾,一萬人俱,常在其中,而演說法。」


文殊法門
文殊是以修一行三昧,不二法門著稱於世。何謂一行三昧?法界一相,係緣法界,是名一行三昧。云何修一行三昧?
一.從善知識處聽聞般若波羅密,深入理解事物總相,於事物千差萬別中,發現其規律性。於真理則不退、不壞、不思議、無礙、無相。
二. 於靜處摒除私心雜念,收攝心猿意馬,於一切事物,不追逐塵境。
三. 淨化思惟,繫心一佛,專持名號,隨佛方所,端身正向,能於一佛,念念相續。即是念中,能見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,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,亦如無量諸佛功德無二。此一不可思議佛法,等無分別,皆乘一如,成最正覺,悉具無量功德,無量辯才。如是入一行三昧,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。
何謂不二法門?不著空不執有是為「不二法門。」「不二」與「無二」離空有二邊。《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》維摩詰問法自在等三十二位菩薩,如何入不二法門,法自在等菩薩皆以二說明不二。維摩詰問文殊,文殊答曰:「如我意者,於一切法,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」文殊再問維摩詰什麼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此時維摩詰默然無言。文殊歎曰:「奇哉奇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,是真入不二法門!」

人之分別心,乃是執著有我。無我即無分別,不二的境界則坦露現前。又何謂修道?不分別是法是非法,離於二相,名為修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